【認識臺東市】
臺東市為臺東縣的縣治中心,是臺東縣經濟、交通、文教中心,位於臺東縣中部東經121.10度、北緯 22.45度,地處於卑南溪沖積而成的臺東平原上,西北邊為卑南鄉、南接太麻里鄉、東邊則是太平洋,南北長約為19.8公里、總面積約為109.7691平方公里,靠山面海的地理環境十分優越,處處的山地海洋美景成為臺灣著名的旅遊勝地。
臺東市舊稱『寶桑庄』,所在地臺東平原起初是阿美族和卑南族游耕的地方,荷蘭佔據臺灣時期和清朝統治時期將臺灣後山與其他地方泛稱『卑南』,當時已與漢人有貿易的互動,荷蘭人為了採集金礦駐兵於此並與利嘉社、泰安社發生戰爭;清朝道光年間平埔族西拉雅人從在此定居大約有數年,但後來受到卑南族的驅趕和逼迫而逐漸北遷,光緒年間設卑南廳和臺東州,到了咸豐初年枋寮人鄭尚曾在此地建立貿易據點,和原住民進行交易,便逐漸形成漢人聚落,據文獻記載到了同治末年以大約有28戶的漢人在此定居;臺灣光復後改隸為臺東鎮由臺東縣政府管轄,並於民國65年升格為縣轄臺東市。
臺東市豐富的山海景色,讓這裡成為臺灣受歡迎的旅遊勝地,因此旅遊景點相當多樣,例如史前文化博物館、卑南文化公園、王家三合院、鯉魚山風景區、黑森林、琵琶湖、小野柳、富岡漁港等等,都是民眾來到臺東旅遊可規劃前往的旅遊景點,豐富您的臺東之旅喔!
【臺東市交通】
飛機
臺北松山機場 ↔ 臺東航空站 50-60分鐘
火車
臺北火車站 ↔ 臺東火車站 3小時30分
花蓮火車站 ↔ 臺東火車站 2小時
高雄火車站 ↔ 臺東火車站 2小時07分
自行開車
臺北 ↔ 臺東(臺9線) 335km
花蓮 ↔ 臺東(臺11線) 342km
屏東楓港 ↔ 臺東(南迴公路) 96km
臺南 ↔ 臺東(南迴公路) 211km
客運
花蓮 花蓮客運 ↔ 臺東(海線1127路線) 約4小時
花蓮 鼎東客運 ↔ 臺東(海線1127路線) 4小時15分
高雄 國光客運 ↔ 臺東(經省道) 約3小時30分鐘
【認識馬蘭部落】
根據口傳及史料,馬蘭社阿美族人最早的生活範圍為Alapanay(今太麻里鄉三和村海邊)往北,沿著有水源之地遷徙,經過Salensen(約今蘇巴揚)、Funonfunon(約今檳榔牧場),再到Liyafo(現在頂岩灣)。19世紀初,卑南社的卑南族人不喜歡阿美族人居住在Liyafo,所以給了阿美族人靠卑南大溪出海口一帶大片土地,族人遷到cifulusay(「臺東森林公園」一帶)。後來因為水患關係再南遷,之後又南撤到nalaculang(臺東中學一帶)。由於該地還是有水患之慮,傳說在馬亨亨父子領導下,族人最後遷到現在的馬蘭。
馬蘭阿美族人遷到靠海邊平原地帶發展後,人口日漸繁旺,部落規模逐漸壯大,這樣的發展,改變了馬蘭部落與卑南社的「租借關係」,並且在幾次部落衝突中,得到新的空間發展與生活。
不過馬蘭部落的發展隨即受到清朝國家力量、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及掠奪、臺東市都市化發展,以及臺灣市場經濟競爭深化中失利等因素的影響,多元文化衝擊,外來人口進入,導致部落人口外移,形成往臺東市市郊四散、或遷往大都會地區謀生的現象,而失去青壯年人力的部落之文化,也因此慢慢消逝。
因為時代的變遷,傳統部落會所喪失主導自主性,使得傳統馬蘭聚落的界限逐漸消失與空洞化。不過,廿世紀未,受到原住民運動崛起及1990年代後文化復振、當代政治文化、馬卡巴嗨節日辦理等因素的影響,一個意義範圍更廣泛的馬蘭,似有復甦的現象。
在西元1875年,馬蘭社(今稱馬蘭部落)建立,眾人推舉谷拉斯·馬亨亨(阿美語:Kolas Mahengheng)擔任「卡基達安」(阿美語的「頭目」);他率領族人開闢水圳、灌溉農田,並積極與其他部族建立友好關係,確立了該社的發展基礎與勢力範圍,也逐漸演變成現今的模樣。
【馬蘭部落交通】
火車:搭鐵路北迴線或南迴到臺東站。
租車:臺東火車站至馬蘭車行約8-10分鐘。
乘坐公車:
鼎東客運:臺東新站(火車站)→ 到馬蘭下車
自行開車:
臺9線:進入臺東市區更生北路 → 臺東榮民醫院 → 馬蘭
臺11線:進入臺東市區中華路 → 轉更生路 → 臺東榮民醫院 → 馬蘭
【馬蘭驛】
離臺東舊車站不遠的馬蘭車站,是現今鐵道迷或鐵馬族口耳相傳的知名景點。於1922年設立的馬蘭車站(當時叫馬蘭驛),以貨運為主要業務,即使在當時馬蘭站是極為重要的傳輸點,但還是在時代的變遷下,走入歷史。在2001年車站廢止後,在地許多人員及單位,希望保留這景點,因此在眾人集思廣益下,將之規劃為自行車道,只要遊客來訪,可以通往臺東舊站,飽覽沿途的美景和藝文風情。
早期的馬蘭車站在東線拓寬前是木造的站房,但在拓寬時,許多單位和人員合力下,一併將車站重建為今日所見的磚造水泥式站房。郭老師說,早期馬蘭車站附近都種滿甘蔗,而且糖是民生大計之一,因此車站最大的功用,就是運送糖或貨物,而主要的貨源則為車站旁的中油油庫及臺東糖廠為最大宗。但隨著糖廠關閉、中油改用公路運輸,失去運送貨物的重責大任,馬蘭車站最終走向廢止。
廢止後,馬蘭車站的軌道,逐漸轉變為自行車道,和臺東舊站連成一氣,變成一條完善又有歷史故事的車道。馬蘭車站本體目前由畫家曾正元先生進駐,成為畫作展覽的藝文空間,月臺部分也順勢成為遊客騎單車悠遊時的中途休息站。保存完整的月臺和站體,是遊客爭相拍照,留下美好記憶的景點。若有機會探訪臺東市區,不妨將馬蘭車站納入行程的規劃,可騎著腳踏車悠閒遊晃,踏尋欣賞沿路的鐵道風光。
【馬蘭聚會所】
阿美族的聚會所,都是以前青少年或年輕人,學習部落規範和生活技能的地方,不管任何事物,例如農事或建屋舍及部落大小事務,這些都是必需學習的生活應用。而且隨著年齡增長,就會有不同的學習目標。
阿美族屬「男子專名級的年齡分級制度」。以男子年齡階級制度為基礎,依照長幼與生理發展情況,分級給予並適當的訓練與職業。十四、五歲以後加入年齡組及之預備役,接受嚴格的體能與武術訓練。每二到五歲為一個階級,同一階級的男孩一起生活、工作,以及學習生活技能的應用。
在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中,有極為嚴格的分工制度,就像軍隊管理,下一階級者必須服從上一階級的教導,如果違背,同一階級的同伴受到處罰,同樣的,如果有獎,也是一個階級為單位獎賞。經過如此嚴格的訓練,不但有助於阿美族的部落文化傳承,也讓青少年從中,能得以養成自我控制能力,成年人能擔負起社會責任,透過這樣嚴謹的約束,更能凝聚部落族人的向心力。
臺東市阿美族馬蘭部落,於83年前興建的傳統會所,後來被軍方「先借後占」改建成營舍,當地阿美族人歷經20多年的積極爭取,最後由原住民委員會買回土地,於2018年7月進行傳統祈福儀式,也將重建聚會所。
馬蘭聚會所鄰近馬蘭派出所,在縣長黃健庭、臺東市長張國洲、前縣長陳建年及多位民代、民眾見證下,族人們以傳統儀式祭祖靈及空間靈,青年團繞跑驅邪鎮魔,長老們種植文殊蘭,六部落司祭在八個方位鋤敲立定樁,祈求祖靈保佑工程順利動工。
「馬蘭部落更生會館聚會所」工程總經費1600萬元,由市公所辦理規劃設計及工程作業,不過,市公所處理土地撥用及建造執照送審時,發現部份土地為農田水利會所有,經與水利會溝通編列400萬元價購約16坪土地,希望趕在2019年豐年祭時完工啟用。
【馬蘭天主堂】
馬蘭天主堂是歷史悠久的教堂之一,其建築外觀在翻修前還保持著日式建造風格,屋頂結構也都是檜木所製成,特殊又珍貴。魏神父說,這建立五十多年的教堂,是當地民眾的生活重心之一,也是眾人的信仰之地,早期就有很多人上教堂一起禮拜,參與各種活動。
在一次魏神父回瑞士休息度假的期間,他用遊玩的方式,遊歷了許多名勝景點,也順道拜訪,當地很有名氣的聖安娜隱修院,他看見隱修院附近有許多小販兜售聖物,其中一本描繪《玫瑰經》的畫冊讓他眼睛為之一亮,決定將這本畫冊帶回臺東,在馬蘭部落的教堂牆壁上,繪上這書中的題材。
魏神父回臺東後,邀請許多馬蘭部落族人共同討論,也迅速找出一名厲害的手繪畫師,商量如何將畫中的內容,如實呈現在教堂的牆壁上。這位畫師跟神父和馬蘭部落人們溝通後,他採用當時最先進的原料和技術,要讓所有的畫作都能承受歲月的摧殘。
最終畫師花了兩年的時間,陸續完成一幅幅作品,再安裝至整棟教堂內,這些蘊含聖經故事的畫作,時至今日,依然栩栩如生,這些成品,成為教堂獨一無二的特色,也讓馬蘭部落的人們更喜歡這教堂。時光飛逝、歲月如梭,早期興盛的馬蘭部落,逐漸沒落,但馬蘭天主堂見證了許多故事,至今仍屹立,也記錄著馬蘭阿美族人的生活點滴。
【米巴奈山地美食坊】
「米巴奈」在阿美族語裡,是豐收之意,老闆林耀輝先生因為健康亮起紅燈,讓他決定轉換跑道,從政壇上退下來。為了找回康健的身體,林老闆開始調整作息和飲食,過程中他發現食物對於人體影響極大,興起開餐廳的念頭,在萬全準備下,林老闆建立了米巴奈山地美食坊。
林老闆對於提供給客人的料理極為講究,他希望大家能吃到新鮮的食物,並品嚐到它的原味,所以他會嚴選每種食材,把關品質,也會從臺東本地尋找合適的農家合作,這樣食物來源有保障,也能照顧到小農們的經濟,像白飯,就是跟關山地區契作的米,簡單的蒸煮,口感就很香Q,也是客人常常添飯的原因。林老闆說,透過用心的料理,恰到好處的提味,再怎麼簡單的食材,都會變得非常美味。
為了讓大家能從美食認識阿美族,林老闆不僅開發融入原住民特色食材的料理,甚至研發創意料理,像烤春筍、洛神花蜜餞、甘蔗芯等等,都獲得饕客們的好評。他也在店內裝潢滿佈原住民圖畫,希望透過這樣的交流,認識更多朋友,也讓阿美族文化,被更多人看見。
交通方式:
自行開車:由省道臺9線往南進入臺東市→循更生路直行→中興路左轉一段→傳廣路再右轉→約100公尺即抵
大眾運輸:搭乘臺鐵至臺東火車站下,轉搭「臺灣好行」東部海岸線路線巴士,於中興傳廣站下車,再步行1分鐘即抵
地址:臺東縣臺東市傳廣路470號
電話:(089)220-336
營業時間:11:30~14:00、17:30~21:00(除夕為公休日)
【楊傳廣故居】
在馬蘭部落,有位臺灣之光,他是有亞洲鐵人之稱的楊傳廣先生。郭老師說,他幼時就很愛跑步,常常在運動會上得名,而且因為食量大的原因,常常放學從學校跑回家吃地瓜,也許就是這樣日積月累,越跑越厲害,奠定下良好基礎,成為他當一名運動健將的墊腳石。
運動天分極佳的楊傳廣先生,一開始是棒球選手,後來以跳高、跳遠踏入體壇,表現極為出色,進而成為十項運動國家代表隊選手。在1954年的馬尼拉亞運,楊傳廣先生擊敗日本名將獲得金牌,這場受人關注的比賽,讓他被國際媒體冠上「亞洲鐵人」的稱號。之後於1958年東京亞運,他又再次奪得十項全能金牌,成為當時國際體壇注目的明星之一。
這樣亮眼的成績,讓臺灣政府下定決心,給予資源讓楊傳廣先生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,專攻田徑,接受教練德瑞克指導,持續爭取更多榮耀。而他在接受訓練時,也和已是奧運獎牌得主強生成為同門好友。
1960年的羅馬奧運,楊傳廣先生與強生共同角逐羅馬奧運會十項全能比賽,楊傳廣先生在賽中雖然有7個項目領先強森,可惜鉛球項目比分差距過多,最後由強森奪金,楊傳廣先生獲得銀牌。兩人是朋友又是對手,即使互相競爭,卻不傷情誼,可是當時最佳運動家精神的風範之一,後來也變成鼓勵運動員的美談。
臺東縣政府在楊傳廣先生為國爭光後,特別撥款在他的老家馬蘭部落,興建1棟2樓的洋房,取名「鐵人之家」,外牆更嵌有1960奧運及10項運動的標誌,是部落裡的榮耀,也是在地最亮眼的人文風情之一。
交通方式 :
楊傳廣故居(玉璽宮)地址 : 臺東縣臺東市新社三街2號
飛機:搭飛機至臺東航空站→步行約4分鐘→臺東轉運站搭車→瑪蘭橋下車→步行約5分鐘→楊傳廣故居
自行開車:走臺88線→屏鵝公路→臺1線→臺9線→臺東新社三街→楊傳廣故居
大眾運輸:搭火車至臺東火車站→搭鼎東客運→搭臺灣好行到四維傳廣→步行約11分鐘→楊傳廣故居
【利吉惡地 小黃山】
利吉惡地位在臺東市北郊的卑南溪畔,又稱為利吉月世界,有著「臺東地質國寶」之稱的利吉混同層。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運動、造山運動、風化、雨蝕而形成的天然地質,也就是利吉惡地。它鮮少有植物生長的山壁上佈滿一條條雨蝕溝,彷彿是月球上才會出現的場景,成為遊客拍攝粗獷荒涼系美照的拍攝地。
利吉混同層是由顆粒極細的泥岩組成,由於泥岩孔隙小,透氣性及滲水性差,雨水沿著地表侵蝕,沖刷成一條條雨蝕溝,進而形成這片壯觀猙獰的惡地面貌。沿著木棧道深入利吉惡地,猶如走入一條天然的地質史展示走廊,令人印象十分深刻,若是想要遠眺利吉惡地的奇景,不妨在卑南大圳的入口或利吉橋上欣賞,拍下一張張奇觀照片。
與利吉惡地相隔卑南溪的對面山腳下,有一片寬達兩公里餘的斷崖景觀,由中央山脈末端的卑南礫岩,遭雨水沖刷後形成的,俗稱「小黃山」。不同於利吉惡地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前緣,卑南礫岩則是屬於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,因此來到利吉惡地旅遊時,可以欣賞眼前這幅由板塊擠壓造成的天然地貌。
開放時間 : 全天
地址 : 臺東縣卑南鄉北郊卑南溪畔
電話 : 089-551637
交通方式 :
自行開車:臺東市→中華路→中華大橋→11號省道→197號縣道→富源→富隆→利吉惡地
火車 : 搭火車至臺東火車站→出站租車→卑南大圳親水公園→利吉惡地